3月5日,李強總理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政府投資: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特別國債: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消費: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新質生產力: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教育: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市場環境:落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長效機制。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開放: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住房: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鄉村振興: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啟動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城鎮化: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生態: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業: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醫療衛生: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社會保障: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
GDP增速目標連續兩年設定為5%。2024年實際GDP增速為5%,2025年目標仍為5%左右,表明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并重”。
赤字率從3%升至4%,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達11.86萬億元(同比增2.9萬億元),專項債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增加3000億元。對建筑業而言,盡管GDP增速目標持平,但2025年財政支出力度顯著加大,建筑業將受益于政府投資擴張,尤其是交通、水利、新型基建、城市更新等領域。當然也需關注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對項目審批和資金到位效率的潛在制約。2024年單位GDP能耗降幅目標為.5%,實際降幅超過3%,2025年直接將目標提高至3%,可見節能減排降碳的壓力不小。疊加“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等表述,表明綠色低碳轉型進入深化階段,要求加速,倒閉傳統產業的升級,建筑業也將面臨更高環保要求。未來,綠色建筑(如超低能耗建筑、BIPV光伏一體化預計)、零碳園區建設需求增加,相關企業需加速技術升級緊跟政策導向要求帶來的市場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培育生物制造、6G、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安全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與裝備。這為建筑業帶來配套新型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智能物流網絡)建設機會,同時也對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要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在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過程中,要更加積極的拓展有發展潛力的相關細分領域,從技術升級、業務模式創新等多方面提升服務能力的匹配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加快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2025年是深化提升行動方案的收官考核年,也是新一輪國企改革謀劃之年;是“十四五”戰略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五五”戰略規劃的制定之年。
有專家認為,2025年國企改革將是功能性改革、體制機制型改革、經濟增長型改革、發展型改革同步推進之年。國企改革內容仍以優化布局結構調整為主要抓手。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是主要抓手。預計2025年在穩步推進核心功能領域的重組整合。要更加突出主責主業,繼續推進瘦身健體,加快剝離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加快“兩資”清理,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戰略功能。同時要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強基轉型。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我們能做什么?深入理解國家政策要求和市場環境變化,聚焦戰略使命,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和未來產業等優化業務布局,積極探索打造“第二曲線”,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企業當務之急。